东方国石首页  »   新闻资讯   »   博览  »   正文

青田石中的中国印文化

2017年12月28日 14:41 作者:东方国石艺术网 浏览数量:1528
青田石在中国印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最早被引入篆刻艺术殿堂,最受刻家推崇、应用最广泛的印材。


“十钟山房藏钟”青田石印章
 故宫馆藏“十钟山房藏钟”青田石章(清)
 

印章古称玺,是一种凭信工具,同时也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中国的印章艺术,兼具独特而古老之特性,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主要地位。它以书法雕刻两相结合,具有实用、欣赏、收藏之价值,是贡献给人类艺术宝库的艺术珍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战国至秦汉,官印、私印取材以铜、玉为主,到元明文人取石入印,风气盛极一时,石章与书法、绘画相结合,流传至今,即谓石印时代。流光溢彩的诸多名石为中国的石印艺术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尤以青田石开启了中国印章艺术石印时代。

青田石在中国印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最早被引入篆刻艺术殿堂,最受刻家推崇、应用最广泛的印材。清朝篆刻家谢坤曾说:“印石,青田县所产称最,寿山次之,昌化又次之。”



“十钟山房藏钟”印蜕

青田石以其石质细腻,脆硬合适,随刀刻划能尽得笔意韵味,因此被选用为主流治印用材,使用青田石治印,印家能将篆与刻两个过程同时完成于。篆刻为文人学者顺心乐为之雅事,至此,文人参与篆刻,将篆刻艺术推上了新的高度。

明代篆刻家吴日章认为:“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引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使治印文人雅士,视青田石治印既有治印之美,又有书法之意。”从钤印讲,青田石既耐温,又致密,有调和柔熨之优点,吃油附色性能无与伦比,既不吸油过量又能使印油印色均匀,印之特别清晰且久不褪色。


赵孟頫元朱文印蜕“水晶宫道人”


元初著名文人赵孟頫最早用青田灯光冻石治印。明代文彭偶得青田灯光石数筐,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被后世推崇为印宗鼻祖。“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文人雅士、篆刻家皆“贱金不如贵石。”


文彭之朱文印“琴罷倚松玩鶴”



青田石在当地被称为“图书石”,石雕称为雕“图书”,石矿称作“图书洞”,由此可见青田石用于治印,作为印材之首在印篆史中的地位。近代,青田石以其卓越的天然品质,渐渐托起了一个国际级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在《西泠后四家印谱》中见印344方,青田石 216方,占70%。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都十分钟爱青田石,多用青田石治印。

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对青田石极为推崇,其《我所认识的青田石》中云:“以印材论,上品青田石本身即为艺术品……毋论质地冻或非冻,石性皆清纯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听命,最宜于渲泄刻家灵性,因此青田石是印人中最中意、最信赖的首选印石。”



青田灯光冻乾隆“宝典福书”套印

流传至今的青田石印章珍品除文彭、何震、吴昌硕等篆刻大家的作品外,还有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乾隆皇帝八旬大寿贡品,全套 60枚的“宝典福书”和现藏于南京博物馆的名臣林则徐的三方青田石印章。历代藏品展示了青田石不但为皇宫御用之珍品,文人雅士之至爱,且博得历代朝臣、将领的青睐。青田石流传之广,对篆刻艺术贡献之大,实非其他石材可与相比。










条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