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国石首页  »   新闻资讯   »   聚焦  »   正文

图像时代,油画艺术何为?

2023年07月03日 09:50 作者:李亦奕 浏览数量:510
今天中国油画的发展在面对图像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已然超出我们以往的视觉经验,它们交替而互动,为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契机,也使本土油画创作面临多重的挑战。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今天中国油画的发展在面对图像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已然超出我们以往的视觉经验,它们交替而互动,为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契机,也使本土油画创作面临多重的挑战。如何努力回到绘画语言本身,建构中国油画的深度与标准,同时关注时代的风貌?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在探索交叉学科发展的同时是否对传统学科内部的继承性发展问题有充分考量?近日,在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油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美术院校的油画家、教育工作者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

在基础教学中注重本体语言研究

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无所不在的世界,只要一部手机,人人都能轻松地索取图像、制造图像。如此环境之下,图像对于绘画的影响也超乎想象,而与图像有密切关联的油画创作的图片化倾向从积极的方面讲,图片的介入打破了油画旧有的传统审美惯例,拓宽了创造的空间,也为油画艺术语言的当代表达提供了多种可能。但油画是一个有历史、有深刻内涵的画种,油画创作中的图片化倾向又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近些年的全国大型油画展、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和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展可以看到三个尤为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追求图片的审美形态,画得和照片一样;二是将图片极端地平面化处理,使作品变成装饰画;三是运用电脑处理图片,产生各种异样图形再复制到画布上,等同于电脑画。

“如果油画创作过程抛弃传统审美,只是简单地从图片到图片,发展下去只能是寻求新颖与刺激,在形式创造的浅层表面上循环往复,绝无可能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图片化也会逐步消解油画独立存在的价值,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归传统、研究传统。”在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刘仁杰看来,要在油画创作中强调“绘”的重要性,借以引导画家重视油画本体语言的表达,提升油画创作质量。同时,要重视艺术教育,由于美术类学生的考前专业训练就是临摹、运用图片,考生的艺术审美也基本建立在图片审美上,对油画所知甚少。因此,油画专业的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究竟如何建立学生的油画思维,显然要由专门的教员、系统的设课来解决这个问题。刘仁杰认为,要把油画基础教育和素描、色彩、创作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油画基础教育的设课应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油画作品欣赏课,选择不同时期不同技术风格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其内在结构、成因和特点,并以有选择的临摹来提高学生的油画审美意识,以对西方传统油画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有准确的把握。二是油画材料技法实验课,专业传授油画各种类型用油、颜料、画布基底、画笔、画刀等工具材料的使用特点、性能、产生的效果等,还有油画的层次肌理、色彩运用技法等内容。通过学习,有效建立油画思维,体验感知油画的独有魅力,真懂油画、真爱油画,才能发自内心去努力追寻。当然,一切认识传统、研究传统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返回传统,而是从传统中吸收有益的元素,以新的姿态重新开始。”刘仁杰说。

▲坦途(油画) 2021年 淡昊

中国油画特色发展的“国美经验”

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是中国油画发展呈现出的总体特征。而油画语言的研究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推进,则是最近一个时期中国油画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将是形成中国特色油画的主要途径。

浙江作为中国油画的重镇之一,在当代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中国油画现阶段的问题,提供了“浙江经验”或者说是“国美经验”。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推出了“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2022年在杭州举办了“艺者风华——浙江油画百年大展”,两个大展集中展现了浙江油画百年来在创作实践与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以及发展路径,呈现了中国油画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展览的“传习篇”中,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呈现了自建院建系以来的教学与创作实践,特别集中展示了油画系开展工作室制教学的状况。其中,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正是中国美术学院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具象表现绘画研究与实践的延续,即借助西方当代哲学现象学的研究,以写生的方式重返艺术源头,从观察与表现、体验与体察等系统的教学方法入手,开展具象表现绘画的教学与艺术实践,为传统学院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牢牢把握写生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方式,赋予写生以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新意义,从思想认识层面重新塑造绘画的价值,如此便形成了中国美术学院在素描教学以及油画研究方面的特色,成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面对图像时代如何作为,在教学与研创开展中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一个重要策略。

另外,近些年来,浙江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主体的创作队伍,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等创作活动中,无论是作品入选数量还是质量均有突出表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原院长何红舟介绍:“通过这一系列创作活动,中国美术学院以团队参与创作,在创作集体与集体创作的氛围中提升创作质量,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多年来磨砺油画语言的成果,实现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同时,以创作反哺教学,实施‘一工工程’,将美术学各专业方向的第一工作室作为坚守传统血脉的阵地,建设核心课程,从而实现工作室之间‘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教学优势。”可以看到,中国美术学院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形成的实践成果,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油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国美经验”。

▲ 仰(油画) 2021年 蔡俊杰

用丰盈的精神体验开拓创新之路

油画一直是各美术院校的热门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数居高不下,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美展上也不乏该画种的佼佼者,但从近几年的各类油画展、院校油画毕业展上看,油画的活力似乎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同是传统专业的雕塑却呈现出一派生机。由于雕塑在吸纳新媒体、新材料上较为容易,如与一些机械互动感应装置的结合,或者向装置化发展,而油画更多的是在画布上制造平面上的虚拟空间、图像、构成等,而这些往往受限于传统的模式。在国际上,装置、影像、摄影早已成为当代艺术的普遍创作形式,进入网络数字时代,特别是近年来的智能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体艺术更以全面爆发的态势铺天盖地而来,对架上绘画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在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科技深度植入我们生活时,传统手工绘画应该怎样应对?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看来,这段话恰恰指引着美术工作者应该顺应新的技术发展,将它作为丰富艺术语言、激活灵感的途径,从而创造新的艺术境界。所以,无论社会现实怎么变化,它都是艺术创作的生活来源、观念来源,同时,即使是传统而陈旧的内容,也可以在新的语境中通过新的方式呈现,包括古典绘画语言可以在重置与转换中获得新生,所以说,创新的途径是宽阔的。

庞茂琨说:“长期磨炼并体味于绘画意趣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受,那就是绘画中的形与痕会真实地呈现出作画者特定的性格与品位,这种差异感是很有趣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它让我们在共同面对我们的一般视觉经验时,发现和创造形与象、势与境,提供给人们想象与臆造的空间。同时,这些痕与迹是最真诚的,包括作为人的情感体验、精神体验、哲学体验以及人的独立意识,这些是AI智能无法代替的。只要我们赓续中外优秀传统,用真诚之心拥抱未来全新的生活,以手工性发现和挖掘新的题材、新的形式,寻找新的精神体验,架上油画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

总之,从文化理想到思想情怀,再到语言本体,艺术绝非是单纯的图式翻新,每一种视觉样式都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表现出其哲学观念、情感体验、精神诉求和时代特征。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教授杨飞云表示:“油画艺术中国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见证着激烈的时代变革。基于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观照,既定义传统的本源性,又强调时代性,今天的中国绘画必须具有时代精神、民族情怀与高质量的独特表现力,才能站立得住。当前中国的油面界应以‘古典精神的当代拓展,现实主义的中国情怀,绘画语言的中西融合’这三大方位的学术视野与文化格局来激发创作活力、提升创作水平。”

2023年7月2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图像时代,油画艺术何为?》

↓ ↓ ↓ ↓ ↓ ↓ ↓ ↓ ↓


































条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