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国石首页  »   金石文化研究院   »   鉴赏  »   正文

故宫馆藏青田石玺印欣赏

2017年08月07日 16:40 浏览数量:1388
青田石细腻温润,色彩丰富,花纹奇特,质地紧密细致,极易受刀,且刀趣表现力丰富,为中国篆刻最早使用的石材....

来源:中国艺术网



“十钟山房藏钟”青田石印章
 

  “十钟山房藏钟”石章(清)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通高6.3cm,印面边长4.3cm。印文为篆体,白文,刻有“十钟山房藏钟”六字,边款楷书体阴刻“古器以钟鼎为重,而钟尤难得于鼎。余年五十有六,乃竟获十,诸家所未有也。因名山房曰十钟,而属西泉刻印记之。退修居士。”
 

  赏析:此印面为王石经篆刻,玉筯篆,工整端庄,充满印面。印款为陈介褀自治并记斋名缘由,款字中流露着篆、隶书意趣。
 

“彰厥有常”青田石印章
 

  “彰厥有常”石章(清)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通高10.2cm,印面边长4.1cm。印文为篆体,白文,刻有“彰厥有常”四字,边款行书体阴刻“嘉庆癸卯小春初吉,未谷摹秦人缪篆印于吉祥草堂”。
 

  赏析:此印文内容取自《书•皋陶谟》中“彰厥有常”,“彰”即“彰明”,“厥”可释为“其”字,“有常”意为“有恒”,此四字即为经常予以表彰之意。印面虽较秦汉印大出许多,但布局、篆刻不失汉铸白文印的法度。
 

“陈介褀印”青田石印章
 

  “陈介褀印”石章(清)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通高2.8cm,印面1.5×1.4cm。印文为篆体,朱白文相间,分上下行回文式排列,刻有“陈介褀印”4字,边款阴刻“翁大年”。
 

  赏析:此玺印为翁大年篆刻,布局篆法深得汉私印精髓,足见翁大年对汉印精神的领悟。
 

“松下清斋摘露葵”青田石印章
 

  “松下清斋摘露葵”石章(清)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通高3.1cm、印面边长3.3cm。印文为篆体,朱文,刻有“松下清斋摘露葵”七字,边款隶书体阴刻“朱文震敬篆”。
 

  赏析:此石章印文摘自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的诗句。“清斋”即“素食”,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名“露葵”,即冬葵。战国辞人宋玉亦有“烹露葵之羹”之句,王维晚年长斋,故用此典。此石章印文工整匀称,舒展有致,挺拔中有下垂感。此印是朱文震为永瑢所治九思堂众多藏印中的一方。
 

“臣心如水”青田石印章
 

  “臣心如水”石章(清)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通高10cm,印面边长4.1cm。印文为篆体,朱文,刻有“臣心如水”四字,边款行书体阴刻“圆则中规,方则中矩,或横牵而直竖,或将放而更留,此汉印不传之秘,桂馥。”
 

  赏析:此款印章印文为汉代郑崇语,即廉洁自守、清白如水之意。印面宽边栏,印文笔划转折规矩,宁静和谐。
 

“海滨病史”青田石印章
 

  “海滨病史”石章(清)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通高2.2cm,印面边长2.4cm。印文为篆体,白文,分左右两行,刻有“海滨病史”四字,边款楷书体阴刻“余年四十有二以病归里,卧海滨者十有六年矣。衰老日至,有不学之叹,时梦觚棱,有玉堂天上之感。爰俛吾良友西泉以吴天玺碑法作印志之,印篆之奇,前此所未有也。同治己巳秋九,陈介褀记。”款字中间有篆、隶体势。
 

“同道堂、御赏”青田石印章
 
“同道堂、御赏”青田石玺印
 

  “同道堂、御赏”玺(清咸丰)
 

  “同道堂、御赏”玺,二方一组,共装于一黑漆盒内。其中“同道堂”玺,青田石制,光素,篆书,面2cm见方,通高8cm。“御赏”玺,田黄石制,光素,篆书,面宽1cm,长2cm,通高5cm。
 

  赏析:两玺原是咸丰帝奕詝所用的闲章。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临终前遗诏立六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嗣皇帝处理政务。同时将“同道堂”、“御赏”两方小玺分别赐给载淳和皇后纽祜禄氏,并规定凡以后下发谕旨必须钤用此二玺为凭。据《热河密札》记载:“两玺均大行所赐,母后用‘御赏’玺,上用‘同道堂’玺,凡应朱笔处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于载淳年幼,“同道堂”玺便被其生母慈禧太后控制,代子钤印,从而取得了干预朝政的权力。“同道堂、御赏”二玺作为谕旨下发的凭证,其使用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始,约至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结束,是晚清政治的见证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鄞马氏凡将斋藏书”青田石印章
 

  “鄞马氏凡将斋藏书”石章(近代)
 

  青田石制,长方形,素面,侧款,印面6.4×1.1cm,通高4.9cm。印文为篆体,朱文,刻有“鄞马氏凡将斋藏书”八字,印面有阳线边栏,边款阴刻楷书体“此八年前作,以石有伤损,欲改作之而人事冗迫,至今不果,顷以书籍整理毕事,特检出复治之,时廿有一年一月十有三日也。马衡。”
 

  赏析:因材施以单行行文,是藏书印常用的布局方法之一。此款印章以铁线朱文刻治,笔意借助纯熟的刀法,诸字的起笔、收笔和转折体势细密秀润,展示出了藏书章的端正雅致。
 

“岁寒堂书画印”青田石印章
 

  “岁寒堂书画印”石章(近代)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面边长2.5cm,通高3.3cm。印文为篆体,朱文,刻有“岁寒堂书画印”六字,边款阴刻楷书体“戊辰壬日,福厂王褆刻于京师。”
 

  赏析:王褆篆刻的铁线朱文作品,不论印文多少或文字笔划繁简,皆能表现出圆体朱文的秀美与流畅,具有一种端庄婉丽的意韵,使人有如面对优雅柔美的垂柳流泉。
 

“万竹庐图书印”青田石印章
 

  “万竹庐图书印”石章(近代)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面边长2.5cm,通高3.5cm。印文为篆体,朱文,刻有“万竹庐图书印”六字,边款阴刻楷书体“戊辰岁首,福厂为养吾道兄作于春住楼。”
 

“马衡”青田石印章
 

  “马衡”石章(近代)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顶款,印面边长4.9cm,通高4.9cm。印文为篆体,白文,右起横读“马衡”二字,印面有阴线界栏,顶款阴刻楷书体“余于印石中最爱青田,见即收之,朋好中亦有效尤者,因之年来石愈少而直愈昂,此诚庸人自扰也。此石为八年前所买,亦百年以上物,以有人属题榜,无适当之印,遂仓卒成此,叔平。廿年十月。”
 

  赏析:马衡先生的名印、室名别号印及收藏印多是自行篆刻,风格多样,且青田石材少有劣者。此印印面施以阴线边框,中有竖向界线分隔印文,字口与阴线边栏等宽,是古玺印面形式的借用。印面工整中见气魄,有铸印的效果。印款以切刀法刻长铭,或以记事,在其作品中常有表现。
 

“海燕廔”青田石印章
 

  “海燕廔”石章(近代)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通高5.4cm,印面边长2.6cm。印文白文两行,右上起顺读“海燕廔”三字,边款楷书体阴刻“仲子先生为艺术院长,事不悠然,便求之不返,不耐烦难,真吾友也。属刻此印并记钦佩。齐璜时辛未秋九月同客旧京”。
 

  赏析:杨仲子曾寓长街红楼一角,榜曰“海燕楼”,小石书额。此印印文“海”字偏旁三竖并齐贯通,“燕”字中下部分成剪叉形,“廔”字中竖笔贯通下曳,皆表现出力度感。
 

“无咎周甲后作”青田石印章
 

  “无咎周甲后作”石章(近代)
 

  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通高4.3cm,印面边长2.1cm。印文为篆体,白文,刻有“无咎周甲后作”六字,边款阴刻楷书体“叔平社长六十寿。辛巳春日福厂刻寄奉祝”。
 

  赏析:“无咎”见于《易经》,意为无过失或灾祸,古人多以之作名号,此处为马衡先生之别号。王褆于此印款中称马衡为社长,所谓“社”即圆台印社。辛巳年为马衡周甲(60岁),时圆台印社已成立13年。


条用户评论